首页 足球赛事文章正文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足球赛事 2025年09月23日 22:01 13 admin

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一位身着运动服的亚裔青年正快步走向图书馆,他背着沉重的书包,手中还握着一把细长的剑袋,这位看似普通的学生,正是近年来在国际剑坛崭露头角的中国籍击剑运动员——费若秋,从法国顶级击剑俱乐部的明星选手到常春藤盟校的普通学生,他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体育人生路。

巴黎的辉煌岁月

费若秋与击剑的缘分始于童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他,8岁时偶然接触到击剑运动,便立刻被这项“移动的国际象棋”所吸引,14岁那年,凭借出色的天赋和成绩,他获得了法国一家知名击剑俱乐部的邀请,开始了旅法训练生涯。

“在法国的那些年,我几乎将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击剑。”费若秋回忆道,每天清晨5点起床训练,上午学习法语和文化课程,下午继续训练,晚上还要复盘比赛视频——这样的日程他坚持了整整六年。

付出终有回报,2019年,18岁的费若秋在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中一举夺得男子花剑个人亚军,成为那届赛事最大的黑马,2021年,他在欧洲击剑巡回赛巴黎站中获得铜牌,世界排名跃升至前三十位,法国媒体称他为“东方剑客”,预测他将成为未来击剑界的巨星。

意外的转折

就在体育生涯蒸蒸日上之时,费若秋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暂停职业训练,申请美国大学。

“许多人认为我疯了,包括我的教练和队友。”费若秋坦言,“当时我已经获得了法国国家队的邀请,职业道路一片光明,但在我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人生不应该只有击剑。”

这一决定源于2022年的一次伤病,手腕韧带撕裂迫使他暂停训练三个月,这段“强制休息期”让他开始思考体育之外的人生可能性。

“那段时间我读了很多书,尤其是人物传记,我发现许多我敬佩的人物都有多元的人生经历,击剑教会我专注和坚持,但世界如此广阔,我需要更多知识来理解它。”

在教练的不解和家人的支持下,费若秋开始了艰难的申请过程,白天训练,晚上挑灯夜战准备SAT和托福考试,他同时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选择哥大是因为它的核心课程体系,我需要那种全面的通识教育,填补我多年来专注于体育所留下的知识空白。”

象牙塔里的挑战

从职业运动员到大学生的转变并非易事,费若秋坦言,第一学期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之一。

“语言是第一个障碍,虽然我在法国生活多年,法语流利,但学术英语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第一堂哲学课我几乎完全听不懂,那种挫败感比输掉任何比赛都要强烈。”

学术压力之外,他还需要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在体育圈,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语言,但在大学里,每个人的背景和兴趣都千差万别,最初几个月,我感到非常孤独。”

击剑从职业变成了业余爱好,他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击剑队成员,但训练时间和强度都大不如前。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过去击剑是我的全部,现在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转变让我能够更纯粹地享受这项运动本身的乐趣,而不是成绩和排名的压力。”

双轨人生:平衡学术与体育

费若秋现在的生活严格遵循着精心规划的时间表:早晨6点起床,进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上午上课;下午2点到5点通常是学习和完成作业的时间;晚上则参加击剑训练或比赛,周末相对宽松,但他通常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更长时间的学习或参加比赛。

“时间管理是关键,我使用日历应用严格规划每一天的每一小时,甚至包括休息和社交时间,这种纪律性来自多年的职业训练,现在被应用到了学术生活中。”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他的专业是经济学和东亚研究的双学位,这对他的课业负担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学训练我的分析思维,东亚研究则帮助我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这两种视角的结合非常有价值。”

尽管忙碌,费若秋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15%,他的经济学教授詹姆斯·威尔逊博士评价道:“费若秋是我教过的最勤奋的学生之一,他具有运动员的纪律性和学者的好奇心,这种组合很难得。”

文化身份的思考

在法国作为中国运动员,在美国作为中国留学生,费若秋对文化身份有着独特的思考。

“在法国时,我被视为中国代表;在美国,人们更接受我是‘世界公民’,这种体验让我意识到,身份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多元共存的。”

他积极参与哥大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活动,同时也加入了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社团。“我希望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就像击剑比赛中双方选手的致敬礼,既竞争又尊重。”

费若秋还创办了一个小型工作坊,教击剑基础知识的同时,分享跨文化适应的经验。“许多国际学生面临类似的挑战,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他们。”

未来的规划

对于未来,费若秋有着清晰的规划,他打算毕业后继续深造,可能攻读体育管理或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生学位。

“长期来看,我希望能够回到中国,为击剑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在青少年培训和国际交流方面,我的多元经历可能会有所帮助。”

他并不排除重返职业赛场的可能性,但表示那将是以不同的心态和目的。“如果回归,将是为了推广这项运动,而不仅仅是竞争。”

费若秋还在策划一个跨国界的青年击剑交流项目,连接中国、法国和美国的年轻剑手。“体育是国际语言,能够打破文化和政治的壁垒,我亲身受益于这种交流,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有类似机会。”

体育与教育的思考

费若秋的经历引发了关于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传统上,运动员往往需要在早期专业化与全面教育之间做出选择。

“我认为这种二元对立是错误的。”费若秋说,“体育和教育不应该相互排斥,体育训练培养的纪律性、抗压能力和战略思维恰恰是学术成功所需的重要品质,反之,教育赋予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也能提升运动表现和对体育的理解。”

他建议年轻运动员尽可能兼顾两者,“即使这意味着进步速度稍慢一些”,他也呼吁体育组织和教育机构加强合作,为运动员提供更灵活的发展路径。

“哥大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学校全力支持学生运动员,提供学术辅导和时间安排的灵活性,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特殊时刻

2024年秋季,费若秋带领哥大击剑队获得了常春藤联盟锦标赛的亚军,他本人还获得了“最佳体育精神奖”,那一刻,看台上不仅有他的同学和老师,还有特地从法国赶来的前教练。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那是我人生中最感动的时刻之一,我看到过去的教练和现在的教授坐在一起,为我鼓掌,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正融合了生命中的两个世界。”

赛后,他的法国教练对他说:“我以前认为你离开职业剑道是浪费天赋,现在我看到你获得了不同的成长,我为你骄傲。”

超越赛场的价值

费若秋的故事超越了体育本身,关乎追求多元人生可能性的勇气,在一个强调专业化和早期成功的时代,他选择了一条非传统的道路。

“许多人问我是否后悔暂停职业生涯,我的答案始终是否定的,击剑教会我如何面对挑战,教育则教我如何理解世界,这两者结合,让我成为更完整的人。”

他经常引用法国击剑传奇克里斯蒂安·多里奥拉的话:“剑手不仅需要灵活的手腕,更需要灵活的头脑。”多里奥拉本身就是建筑师和剑手的结合,证明了体育与学术可以相得益彰。

在哥大的日子里,费若秋还在继续探索自己的极限,他最近开始学习心理学课程,并计划辅修艺术史。“每门新学科都为我打开一扇看世界的新窗户,这种发现的过程令人兴奋。”

随着采访结束,费若秋收拾好东西,准备前往接下来的训练,夕阳透过哥大图书馆的彩色玻璃窗,在他身上投下温暖的光晕,那个曾经在巴黎剑道上闪耀的东方剑客,如今在象牙塔里继续书写着他的多元人生故事。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可能,看到文化交融的价值,更看到一位年轻人在全球化时代对自我身份的探索与超越,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实践:人生不应只有单一路径,多元体验才能造就丰富的人生。

Copyright© 2022-2026 500彩票网官方开奖平台-实时彩票开奖结果同步中心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